记者 裘一佼
本报杭州9月12日讯 今天早晨7点30分,熙熙攘攘的杭州城站火车站。
身穿T恤、休闲裤,肩背一个大电脑包,眼前的丁列明不像潜心研究的医学博士,更不像制药企业的董事长,倒像一个奔跑在城市里的追梦人。
在火车站的地面广场,我们的耳边是周围人声车声的喧闹,眼前是一路延展的高楼,丁列明说,他站着都能感觉到浙江蓬勃发展的力量。
10年里,他见证了家乡的发展,这样的速度是他在国外不曾感受到的;10年,他步履坚实,从3个人的实验室到创立贝达药业,40亩的生产基地里,如今,流水线上已经产出了一粒粒中国第一例小分子靶向抗癌药“凯美纳”……每天,他的日程表都满满当当,昨天刚出差回来,今天又要出发去北京。
在城站火车站附近的早餐店,丁列明买了他最喜欢的豆腐脑和油条。在美国就学、工作的日子里,这曾是他最想念的味道,吃到这些,心才觉得踏实。
“中国梦”,何止是缠绕在舌尖的故乡记忆。这个来自嵊州农村的海归博士,回到浙江已有10年,这片土地他总也看不够。
看不够,是因为生于此、长于此、心牵于此。“我很感恩,浙江对创新项目的扶持和人才政策让我们实现了研发新药的梦想。”说起当年毅然回国的决定和这10年的创业之路,丁列明的声音显得高亢和激动。
“这是时代给予的机遇,让一群平凡的人成就了一件不平凡的事。”上午9点,在去高铁候车室的路上,丁列明这样总结他的10年。这10年里,仅在贝达药业,海归博士已从3名增加到7名,同行者队伍不断在扩容。
“10年前,说回国还是件稀罕事,现在已是一件寻常事,大家都觉得,为什么不回去?”丁列明在2009年入选了国家“千人计划”,是留学生圈中口口相传的“导师级”人物,每年的杭州国际人才交流大会,他总是兴致勃勃地前往,用亲身经历告诉年轻一代,故乡有实现梦想的沃土,有一起追梦的人们。
戴着近视眼镜的丁列明,说起梦想,眼神里闪着光芒,依然激情满怀。前往北京的高铁即将启程,他背上电脑包,向记者挥了挥手,迅速地走入人群中。
晚上8点30分,记者在电话中又听到了丁列明的声音,早上的话题还没有讲完。此时,他已在北京,迎着舒爽的秋风,眼前是满目璀璨的北京城。他告诉记者,贝达已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研发中心,专做新药研发,他的下一个目标,是在浙江创建生物医药研发平台,形成新药研发产业链,将大大推动浙江生物医药的发展。
记者在电话这头,被他的认真和执着而打动,突然想起丁列明创办的公司名字——“Beta”, 即“Better(更好)”的谐音,简单的名字,蕴含着一位海归创业者坚定的信念。
带着梦想前进,明天,会更好。